——记通识教学部与创意写作学院的交流研讨会
绿树浓荫夏日长,香樟书院话通识。5月16日下午四点,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的老师们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拾级而上,与创意写作学院的老师们齐聚香樟书院见贤书屋,开展“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主题研讨会。

研讨会由创意写作学院人文教研室主任位光辉老师主持。研讨伊始,各位老师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通识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主任张艳老师简单介绍了通识教育的六大板块以及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此次研讨会的主题。

首先,张晟老师结合自己担任的《美国社会的公共政策》课程,就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等问题,提出自己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困惑,并向大家分享了杨朝峰的《开放大学通识教育领域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一文,各位老师展开讨论。期间,毕然老师结合自己担任的《经典演讲》和《创意写作》课程,提出要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她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毕然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课堂分组,学生自己做PPT;小组竞争,作业互改;尊重学生,及时给学生反馈,注意言辞;细心指导学生等。李梅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同各位老师探讨通识课程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学生为主,开展小组讨论,并提出如何避免学生上课疲劳感等问题。位光辉老师对政治、历史等理论性强的课程,谈了自己的经验:首先让学生知道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及实用性,让学生会学以致用;用“问题引导法”引起学生兴趣,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等。位老师以讲授蒙古政治制度为例,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方刚老师和张艳老师还就授课的逻辑性、对通识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等问题同各位老师进行了探讨。

然后,通识教学部金光美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资深的教学经历,以《当代世界的国际冲突》为例,同各位老师分享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多样化,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问题引导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二是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的运用、视频辅助教学的重要性、课件教学图片的选取等,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无教材建构教学体系等。三是教学环节设计的针对性,导入式教学,不同专业学生备课有所侧重等等。

创意写作学院的向怀林教授言简意赅,一方面阐述通识课的定位,提出通识课老师要夯实自身的知识基础,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延伸和拓展,可尝试原创教学,传授知识并进行升华。另一方面,向教授还强调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人文学科,并向各位老师推荐了德勒兹的《千座高原》。针对研讨主题,向教授提出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要性,还强调各位老师在立足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风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等。

最后,创意写作学院丁伯慧院长别具一格,以小说名《分享艰难》生动形象的阐释了当下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即认识问题、师资问题和当下中国教育功利化问题。基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办学定位即培养社会中坚力量的领导者,丁院长坚定的提到再难也要上好通识课。丁院长还对“通识”从“通”(领域广)、“打通”(消化知识)和“识”(知识、认识、见识)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而又独到的解读。针对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学生不感兴趣这一矛盾,丁院长强调须从眼下学生的感兴趣点着手解决,既然学生功利性明显,那我们老师就从通识课程的“功利性”着手,引起学生的兴趣。丁院长对通识教育的认识,高屋建瓴,让老师们受益匪浅。短短两个小时,老师们收获满满,走在绿树成荫的下山路上,老师们已在期盼下次的交流探讨。

通识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通识课老师,当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