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淬炼商学院骨干教师参加2019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论坛
4月8日到10日,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主办的“数字经济,商业创变——2019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围绕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转型和人才需求,探索新商科专业学科建设,共谋高校未来人才培养与商业创新变革之路。淬炼商学院骨干教师李魁梅、潘泉宏和李海燕应邀参会。
在当前这个技术重塑商业变革的时代,以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 Chinn区块链技术)、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和D(Big Data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新兴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与传统行业快速融合,催生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范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正面临一个数字描述一切、网络连接一切、协同优化一切、共享重构一切、文化支撑一切、智能驱动一切的环境。2019新商科数字化人才培养创新论坛在此背景下召开。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等方面进行定义,技术赋能商业。同样,这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处在一个变革转型的关口。经济发展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转变,迫切需要对商科人才进行重新定义。然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跟不上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变化,存在与需求脱节,与真实应用脱离,与实际要求脱轨,与企业脱钩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与疑惑,淬炼商学院三位老师走进了2019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论坛。


此次论坛,共包括三个分论坛,分别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背景下,对财务、营销、人力等方面的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
数字财务——“智能财务”提出管理会计人才新需求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途径。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众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使用RPA,也就是财务机器人。对此,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须进行转型和重构。对于从事更高层级职能的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人员来说,需要放弃原有的简单重复性的会计核算,而转向更具有附加值的财务预测、决策、分析、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上来,这就是管理会计。而会计人员除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还必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业务,才能更好的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决策与控制支持,为企业创造价值。财务人员如果不懂业务,就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没有项目经营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就不可能成长为CFO。简言之“财务人员应融入业务”,也就是“业财融合”。会计懂业务、业务懂会计。在相互理解的前提下实现互联共通、合作双赢。

作为高校,应当根据未来会计行业发展情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即减少程序化、重复性的业务能力培养,增加和强化非程序化的业务能力培养。这需要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业财融合”的教学资源以及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效配合。
数字营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数字营销人才培养新模式
数字营销分论坛围绕“如何促进数字营销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有机衔接”这一话题,探讨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营销专家岳伟龙聚焦企业的数字营销进行分析,他指出:“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依托数字营销,企业更容易形成外部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竞争优势。”
人才培养是开放的问题,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源。营销本质没有变,仍然是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并满足需求。而它变的是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培养营销学生具备良好个人素质和营销专业知识,拥有互联网思维、品牌意识,熟悉大数据和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掌握新媒体营销能力和数字化决策能力,才能更好实现数字营销人才供给侧和需求方的有机衔接。
数字人力——数字化企业呼唤“工商一体”新人才
怎样聚力“数字人力”专业建设是数字人力分论坛的重点探讨话题,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人力专家张路芳女士指出,传统的HR专员将升级为人力资源分析师(HR analysts),结合数字化能力为业务部门提供一体化业务问题解决方案,创造人力资源的价值增值。
新时代的“数字化HR”有自己的人才画像:“专业能力”+“综合实务能力”+“数字化能力”三力合一,此处的“数字化能力”与我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中的具备“信息产业背景”的理念不谋而合,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办学定位的先进性。所谓数字孪生、万物皆数,我校可以通过在信息产业背景学习的基础上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借助校企合作、学科交叉、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协同育人模式,结合见习、演习、研习、实习等实践模式,让HR从单向问题思考到系统思维(打通人力六大模块);从单岗纵向学习到全岗综合体验(体验人力资源各类岗位);从单纯HR实务处理到业务问题解决(即人力的智能模块向“三支柱”模型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人力资源专业的创新建设。

面对全球经济新周期、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时代的严峻形势下,高校教育站在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使命任重道远,既要“教”踏实地,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又要“育”见未来,实现人才未来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部也发布了“双一流”、“特色高水平院校及骨干专业建设”等多项教育改革计划。高等院校,应该对标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本为本,回归教育本质。高等院校需要进行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动态调整机制,改造老专业,开拓创新,建设新商科。以此面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新兴企业的人才需求,面向现代企业的业务,培养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商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