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通识教学部】精心备课展实力 夯实教学基本功
发布日期: 2019-10-25 浏览次数:

——记通识教学部第二期新教师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金秋十月,微风和煦。10月23日下午16:00在第二实验楼英美村会议室,通识教学部举行了新进教师第二期公开课听课评课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张艳老师主持,通识教学部全部成员参与,主讲人是担任《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这门课的新进教师庞文华老师。

庞文华老师开场介绍公开课的内容是《苏格拉底、孔子所开创的世界》的第四讲——《会饮》中的哲人形象。庞老师首先带着各位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雅典的公民制度和智者学派的内容,然后紧扣说课主题提出“苏格拉底是不是一位智者?”这一问题引发思考。接下来庞文华老师通过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导向法,介绍了《会饮》的历史背景,以及《会饮》中阿伽通的颂辞、苏格拉底反驳阿伽通的颂辞以及苏格拉底转述第俄提玛的颂辞,在此过程中挑选两名老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阅读文本,课堂氛围活跃。最后通过分析讨论的方式带领大家理解在《会饮》这个文本中所展现出来的哲人形象,哲人就是一个爱欲智慧的大精灵,苏格拉底也即是一个大精灵。

课程结束后,进入评课交流环节。首先老师们针对讲课内容和庞老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其中李梅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智者与哲人的区别”;王妍老师提出“阿伽通颂词中提出的美德与心理学中的美德是否一致”;陈霞老师提出“爱欲和爱若斯是否是一个概念”。庞文华老师针对以上老师的问题分别作出了详细的解答,整场讨论过程洋溢着思维碰撞的火花。紧接着,金光美教授作出了精彩的点评,肯定庞老师作为一个新进老师,教风教态很好,对课程内容和经典文本比较熟悉,准备充分,同时提出像《会饮》这种文本年代较远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文字中精髓,因此建议教师应对经典文本中的内容总结概括,归纳条理化之后再讲给学生。李娇老师建议,应将文本中的一些关键点设置成问题,将每节课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进行必要的梳理。此后其他老师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给出合理的建议。

最后,科学教研室主任张艳老师对本次公开课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庞文华老师此次公开课的亮点给予了肯定,建议庞文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教师开展公开课不仅是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有力碰撞,更是教学理念和能力的深度交流。

公开课不仅是平日课堂的一个高度的集中和概括,也是日常教学活动的一个去粗取精的再现,是每位教师展现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舞台。在通识教学部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这也是值得每位教师深思的一个重要环节。慎思笃行,未来可期!